11月30日,“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研究”高层论坛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论坛以“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研究”为主题,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设主题探讨为核心,汇聚翻译界的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共同推动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研究迈向新高度,共同推动翻译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论坛特邀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王克非教授和南京大学刘成富教授出席并做点评。河海大学社科处处长黄永春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李霄翔教授、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刘云虹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主持。
黄永春处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谢意。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河海大学在流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水文明互鉴等领域的努力和成绩,突出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眼水文明互鉴,讲好流域水故事的创新举措,对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长江文化、运河文化外译等涉水领域国际传播成绩予以肯定,也对未来外国语学院的科研发展寄予厚望。
李霄翔会长强调在数字化挑战和新文科导向的环境下,外语学科需要“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他认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长江大保护和运河文化英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正是服务于河海大学“江河湖海”发展特色的体现,能够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助力学校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河海声音和中国声音。同时,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也体现了校本特色与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互联互通。
刘云虹会长肯定了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这两个议题的重要价值,是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积极探索。她认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语言能力、文本生成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强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对于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发展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翻译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是外语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成果交流环节,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与《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翻译团队的教师代表朱英、李鲜红、王蓓、张鎏依和栾天宇分别就不同分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翻译感悟进行展示与汇报。河海大学出版社沈倩主任介绍了近年来河海大学出版社在水文化传播和发展方面所开展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专项规划项目和重点出版物出版工作,通过参与国际论坛和主办主题策展活动,广泛推介了运河文化、水利行业发展史、港口文化等水文明的多维面向。河海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在图书编辑、教育推广和文化传承等层面为水文化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本环节点评阶段,江苏省翻译协会监事蔡斌教授肯定了外国语学院在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认为水文明翻译实践对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环节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中心主任李霄垅主持。
本次会议的院长论坛邀请到江苏地区多所高校的院长和领导,深入讨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赵雪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徐以中,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光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院长赵霞,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钱永红,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丁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鲁宁,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静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副主任蒋辰雪,针对各个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题、特色、导向和问题进行交流,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提出未来展望。本环节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董桂君主持。
论坛邀请许钧教授、王克非教授和刘成富教授做点评发言。许钧教授对本次论坛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江苏省翻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强调要以翻译为主题、以翻译人才培养为主要思考对象,探讨外国语学院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深耕校本特色,在某一领域实现领跑。许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翻译任务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鼓励与会者整理和思考翻译领域的问题,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最后,许教授对江苏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和发展经验的整理、编写和传播提出了期待,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全国翻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王克非教授指出,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推动,高校外语学科的发展与翻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技能到翻译学的跃迁展现了翻译研究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社会需求的推动。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离不开外语学科的繁荣和推动,而外语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翻译学的支撑和助力。在翻译教育过程中,要强调翻译育人的理念和价值,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享受翻译过程中的乐趣,从翻译家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刘成富教授对翻译学科的发展充满信心,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提供了一种无可替代的感受,让译者、读者和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认知世界。刘教授用“上善若水”来形容翻译的应变能力,用“滴水穿石”和“水到渠成”来比喻翻译工作的持之以恒和最终的成功。刘教授还特别提到了拓展水文明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区域国别研究相联系,认为通过翻译和文化传播,可以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促进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发展。
最后,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作总结发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和深入讨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河海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和发展的支持与肯定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翻译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提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学院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河海大学社科处、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由江苏省生态文明与流域保护重点培育智库、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移民研究中心和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栾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