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云虹教授受邀莅临我院作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次报告由我院副院长杨荣华副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听取了学术报告。
刘教授由问题引入话题,借助“翻译是什么?”详细说明了翻译作品、翻译活动、翻译主体,以及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还引经据典强调翻译的重要性,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良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刘教授还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以及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随后,刘教授以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为例说明了“文学是最好的文化传播与推广方式”,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文学外译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刘教授指出,面对当前中国文学外译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和争议,应充分关注文学译介的阶段性和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克服文学译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将翻译活动真正置身于多元文化交流的立场和视野下。为此,更需要树立翻译的历史观,以历史的、发展的、开放的目光,为建立开放而多元的翻译空间、实现不同文化间平等而长远的交流创造条件。
刘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使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文学翻译,以及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整场报告会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学以致用,重视历史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翻译思维的培养,为完成翻译的历史使命:推进中国文学外译,“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自己的贡献。
专家简介:
刘云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批评研究,研究成果对近三十多年以来国内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理性的目光揭示了翻译批评的现状、发展、问题与局限,同时也凸显出翻译批评对于深化翻译理论研究、规范翻译行为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