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语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文  学         专业大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  英 语      
      专业代码:  050201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部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基础上,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进一步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等领域学术研究的研究型创新人才,或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求实创新精神、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有较强的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包括掌握第二外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阅文献资料,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等工具性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等领域的自然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亚非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文化传播能力;
  4、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及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从事各类英语语言工作;
  5、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能力;
  6、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具有相当好的运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开阔的胸怀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9、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
  四、主要理论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基础听力、英语高级听力、英语基础写作、英语高级写作、高级英语、第二外语、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跨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学术论文写作等。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待《河海大学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近期发文后,学院与专业共同认定后再统一修改。
  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跨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学科导论与思维创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创新创业课:学科导论与思维创新、综合能力课堂  
  五、主要实践课  
  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综合能力课堂、读书报告(I-V)、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计算机与网络等。
  六、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1. 倡导应用复合型多学科教育教学,扩充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理论及其他专业基础知识。
  2.通过课程导论、综合能力课堂、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
  4.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参加教师指导的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公开发表成果。
  七、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 
                                | 课程体系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比例(%) | 
                        | 理 论 课 程 | 通识课程   | 公共必修课 | 必修 | 28 | 16.47 | 
                        | 通识选修课 | 自然科学类 | 选修 | 3 | 1.76 | 
                        | 人文社科类 | 2 | 1.18 | 
                        | 经管法类 | 2 | 1.18 | 
                        | 体艺医类 | 1 | 0.59 | 
                        | 平台课程 | 学科平台课 | 必修 | 20 | 11.75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37 |  21.18 | 
                        | 专业主干课 | 26 | 15.30 | 
                        | 个性课程 | 专业提升课 (含学术研究、综合应用模块) | 选修 | 22 |  12.94 | 
                        | 专业拓展课 | 专业外选修课 | 2 |  1.18 | 
                        | 国际交流学习 | 
                        | 辅修专业、二学位 | 
                        | 实践课程 | 必修 | 27 |  16.47 | 
                        | 总学分(不含素质拓展学分) |  170 | 
                        | 素 质 拓 展 | 寒暑期社会实践类 | 共10学分,详见《河海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及认定办法 (修订)》 | 
                        | 志愿服务类 | 
                        | 课外活动参与类 | 
                        | 社会工作、荣誉与技能培训类 | 
                        | 竞赛成果类 | 
        
  八、毕业条件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70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九、教学计划
  英语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教学)
  英语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
  英语  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英语  专业学程安排表
  附录:英语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对应矩阵表